龍柱及石獅

 

首頁牆上歷史龍柱及石獅

 

 施工中

龍柱

    龍被中國人奉為至尊無上的神獸,列為四靈之首,龍的形貌雖然出自想像,但細心追究,其實是由蜥蜴轉變而來,歷史學家認為中國上古時代崇拜蛇,以蛇或相近的爬蟲類為圖騰,許多彩陶繪有曲線形的圖案,就是這類象徵。另外在商週遺址出土的器物中,出現大量龍形圖案,也常見雙龍形式,來象徵陰陽調和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台灣寺廟的前殿或正殿,中央廊柱喜用一對龍柱,又稱「蟠龍柱」,指的是未昇天的龍,所以盤繞在柱子上。不但可以壯觀瞻,龍身翻騰躍舞,更有歡迎訪客之意。

    早期移民渡海來台辛勤開墾,建造寺廟拜神,透過精美的雕飾與龍柱,將感恩與酬神的願望表達出來。在台灣,沒有龍柱的廟是很少的。

    台灣龍柱依材質大小與雕琢風格,可分為五期,從各期的特色可以看出歷史背景與審美角度的變化。墾拓初期,民力未豐,龍柱較小,雕工較拙。愈近代龍柱愈高大,雕飾亦趨於繁複。

()樸拙期─

    圓柱盤單龍,柱徑小,龍身尾上頭下凸起亦小,流雲紋用淺浮雕。石材為大陸花崗石、泉州白,如北港朝天宮觀音殿、新港水仙宮。

()圓融期───

    圓柱盤單龍,柱徑較前期大,龍身形態疏朗,除了纏繞柱身外,還翻騰扭轉,多用泉州白。如淡水鄞山寺、彰化孔廟大成殿、臺中萬春宮。

()成熟期───

    八角柱盤單龍,柱徑較前期大。龍身凸起很大,有些部分會脫離柱體,而露出空隙。下端海浪突出,水族增多,配景除流雲外,也有人物或花鳥點綴。如台北保安宮、淡水龍山寺開始用台灣本地觀音山石作石材。

()華麗期───

    八角柱盤單龍,柱頭出現希臘式風格,下端海浪及水族增多。龍身鱗片雕鐫犀利,背鰭扭轉,人物豐富生動,如新竹城隍廟、南鯤身代天府。

()繁密期-----------------

    八角柱盤雙龍,柱頭以希臘式風格為主,或加以變化,龍身較瘦,上下各一,也稱「天翻地覆」法。下端海浪及水族內容豐富,文武將官分布在畫面上,整根龍柱如覆上一層網。如艋舺龍山寺大殿、三峽清水祖師廟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施工中

最後來看看一些細部鐫刻設計:

  龍身:纏繞一周,頭尾全朝向正面,也有兩柱相對者,如新莊廣福宮。

  龍尾:在柱子上方,亦有少數再柱下。龍尾雕成S型,有柔軟之美。

  龍鰭:早期較小,後期較大,呈鋸齒狀,隨龍身弧度向外翻。

  龍鱗:早期只雕凹線,後期開始雕出鱗片重疊的度。

  龍眼:早期較短,後期多雕成蝦眼。

  龍口:張口含珠,露出獠牙一對。

  龍鬚:兩根長鬚,一在上,一在下。

  龍角:形似鹿角,在頭部後方。

  龍爪:通常多雕四爪,前腳揚起抓珠。

  水浪:在龍柱下方,波濤間佈置魚蝦類水族。

  雲紋:點綴在龍身點以外的地方,有自由流雲及如意形的雲朵兩類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石獅

    中國建築以木、磚、土、石為材料,不但堅固亦有豐富的雕琢彩繪及象徵涵義。寺廟門口常見的石獅子,就是具備了實用與象徵的裝飾物。

    中國建築什麼時候開始有石獅子,是一個有趣的問題。根據考證,獅子原來是從西亞傳入中原的,古代稱為「狻猊」。註:因最早是由印度南方的獅子國傳入,所以才稱為「獅子」。

    由於中國沒有獅子,所以神話了牠的威力及形象。中國人認為狻猊愛好煙火,故立於香爐兩側;又說牠好坐,所以不妨讓他坐在寺廟門口。寺廟或衙署的門前通常都置放石獅一對,左邊是雄獅,右邊是雌獅。雄獅錢腳踩著繡球或撥弄雙錢;雌獅錢腳和小獅戲耍,搖頭擺尾,歡迎訪客。獅子也被認為具有避邪的效用,這可能與漢魏六朝盛行避邪趨福有關。南朝的貴族墓前有一種「翼獅」,這種肩上長著翅膀的獅子,在古代埃及及西亞諸國很普遍,人們將他安置在陵墓前,以守護地下的亡魂。

    有的石獅並不坐在廟門口,而是獨立於廟前的空地上。台南大天后宮、鹿港龍山寺等都有獨立的獅座,上面安置巨大的石獅。台灣石獅的造形源於閩粵,但閩粵也沒有獅子,所以獅子的造形很特殊,有點像鬆獅狗或北京狗,與西亞一帶的獅子有著相當大的差異,甚至與中國北方的石獅也不盡相同。大體上鼻子特別大,俗稱「好鼻獅」,嘴的弧度也大,鬃毛卷曲,線條優美。為了表示是經過馴服的獅子,脖子上還繫著頸圈和小鈴鐺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那麼,如何欣賞石獅呢?石材的優劣雖重要,匠師的技藝更重要。清朝初年,台灣不少寺廟的石雕都是在大陸雕好才運來安裝的,至清嘉慶及道光年間,才孕育出第一代本土石匠師。他們利用往來海峽船隻的壓艙石及北部觀音山石雕石獅,師徒相傳逐漸建立自己的傳統,大部分的匠師都在台北謀生,但雕得較好的,還是泉洲的惠安石匠。例如民國初年,重修台北艋舺龍山寺時,特地從惠安延聘一群石雕名匠來臺,而新竹城隍廟、鹿港天后宮及南鯤身代天府都是他們的傑作。


 

備註:文字是摘錄於學習鄉土藝術百科台灣傳統建築李乾朗著P116~P119